微量元素检测仪佝偻病是一种因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,以骨骼生长发育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,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种疾病之一,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。如果母亲在妊娠期钙摄人不足,孩子可发生先天性佝偻病(在生后2个月以内发病)。造成儿童佝偻病的原因微量元素检测仪分析有遗传因素、代谢缺陷及营养缺乏等,但其中最主要、最直接的原因是体内维生素D和钙的不足。
佝偻病可分为轻、中、重三种类型,近年来重度佝偻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,但轻、中度佝偻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,严重威胁着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。
佝偻病的临床过程分为早期、活动期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期。
(1)早期:多数自生后第2个月就开始发病,也可见于新生儿和早产儿。此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,如夜啼、夜惊、睡眠不安、易兴奋、爱哭闹、烦躁不安、多汗(尤其是头部,与气温、季节、白天黑夜没有关系),并可出现枕部秃发(简称“枕秃”,又称“帽圈”)。若早期没能得到及时治疗,就会发展为活动期。
(2)活动期:常见于3个月以上的小儿。此期神经精神症状更加明显,而骨骼系统的改变是本期最为突出的体征。因为钙的缺乏不能满足小儿身体各部分骨骼生长的需要,造成成骨障碍,尤其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部位受影响最明显,结果出现骨骼、牙齿发育异常。 3-6个月的婴儿枕部或头顶部颅骨仍然软化,用手指轻按该处可暂时内陷,松手后又回弹,就像按压乒乓球一样,所以又称之为“乒乓球头竹”;8个月以上的小儿可形成方颅,前囟门增大或闭合延迟(佝偻病小儿前囟门可延迟到3岁才闭合)。另外,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,由于骨钙化异常,胸部出现了肋骨串珠、漏斗胸等,四肢腕、踝出现“手镯或“脚镯”等佝偻病特有的体征;1岁以上的小儿可以出现O型腿或X型腿;小儿出牙延迟,而且缺乏釉质,易患龋齿;伴随骨骼、牙齿发育的异常,肌肉松弛无力,出现“蛙腹”;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,容易患感冒及腹泻等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,也会伴发贫血等营养不良症状;重症佝倭病患者还可有大脑皮质功能异常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表情淡漠等神经精神症状。
(3)恢复期:经正规临床治疗后,缺钙状态得到及时纠正,以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,精神状态恢复正常,肌张力恢复正常。
(4)后遣症期:多见于3岁后的儿童,活动期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,骨骼的异常如不严重,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可逐渐自行恢复,但严重的佝偻病患者常留下轻重不等的骨骼畸形,如鸡胸、方颅、X型腿或O型腿等。
预防佝偻病的发生,各级卫生保健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,要做好宣传,特别要做好孕母的健康教育,告知孕期妇女做好孕期保健,鼓励孕妇常到户外活动,多晒太阳,以得到足量的维生素D;从孕中期开始每日钙摄人量应在1200毫克以上,同时可服用适量的维生素D,以促进钙的吸收;另外从新生儿开始,大力提倡母乳喂养,让孩子多晒太阳,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。
佝偻病应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早期治疗,早日控制病情发展,防止后遗症的发生。治疗手段主要是补充适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,并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,切忌过量补充,以免出现维生素素D中毒。